,MSD/MAO復合處理過的鍍層結合力要優(yōu)于單一鈦合金微弧氧化層的。
2.4.2 、微弧氧化+熱浸鍍鋁
鈦合金表面熱浸鍍鋁
,在熔融鋁劑中,鈦合金基體表面會發(fā)生一系列反應
,包括液態(tài)Al向鈦合金基體的擴散和相互作用
。高溫熱擴散處理后
,金屬表面可獲得高硬度、耐高溫的鈦鋁合金層
。如果結合微弧氧化技術
,在鈦合金表面制備出多層結構的復合膜,過渡區(qū)的存在將大大提高膜層結合性能
,涂層的綜合性能也會顯著增強
。
Hu等把熱浸鍍鋁2 min后的純Ti進行微弧氧化處理,電流密度分別為:正向10 A/dm2
,負向5 A/dm2
,處理時間分別為10,20
,30和40 min
,所得膜層呈現(xiàn)清晰的分層結構,外層疏松多孔
,內層緊湊致密
。隨微弧氧化時間的延長,氧化層厚度不斷增加
,涂層粗糙度始終在1.0~1.2之間
;在30 min時,復合涂層粗糙度約為1.1
,表面顯微硬度達到750 HV
,摩擦系數(shù)約為0.2,磨損率為0.39
;在40 min獲得最高的涂層硬度和最佳耐磨性能
,平均硬度值達到820 HV
,摩擦系數(shù)約為0.3
,磨損率僅為0.29×10-4
。武媛通過熱浸鍍鋁技術在TC4鈦合金表面得到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層之后,再進行微弧氧化處理
,生成基體/TiAl3合金/TiAl2O5陶瓷膜的梯度復合層;經(jīng)微弧氧化處理40 min后
,表面顯微硬度達到980 HV,約為基體硬度的4倍;在載荷50 N
,轉速60 r/min的條件下,復合膜磨損量僅為基體磨損量的1/4
,平均摩擦系數(shù)也由基體的0.45降低到0.25。
目前熱浸鍍鋁工藝已經(jīng)成熟
,但仍存在成本高、污染環(huán)境等缺點
。同時,由于鍍液流動性差
,難以有效地滲入復雜工件。隨著滲鋁技術的發(fā)展
,一些新的滲鋁法如電泳擴散噴涂法、真空液相滲鋁
、熱噴涂擴散滲鋁、真空蒸鍍法等逐漸開始替代熱浸鍍鋁并得到應用
。
2.4.3、微弧氧化+多弧離子鍍鋁
多弧離子鍍是離子鍍技術的一種
,在切削刀具中應用較多,也較為成功
。該方法膜層沉積速率快
,膜層致密度高,膜基結合強度大
。將微弧氧化與多弧離子鍍兩種技術結合
,可大大提高涂層的結合強度,使復合膜層的耐磨性得以增強
。
卜彤等在TC4鈦合金表面多弧離子鍍鋁后進行微弧氧化,并探究不同鍍鋁工藝對復合氧化膜耐磨及耐蝕性能的影響
,工藝主要圍繞處理溫度(25和250℃)和基體偏壓(-200和-300 V)展開
。其中,多弧離子鍍時間為20 min,微弧氧化處理時間為30 min
,電流密度為6 A/dm2
。研究結果表明,負向偏壓的增大和處理溫度的升高
,均能提高涂層性能
,因而在250℃、-300 V的條件下
,微弧氧化膜獲得了最優(yōu)的耐磨和耐蝕性能
,摩擦系數(shù)達到了0.801,摩擦磨損體積僅為0.042 m3
;點滴實驗中
,34.47 min時才發(fā)生變色效應。目前多弧離子鍍鋁與微弧氧化復合改性技術還不算成熟
,但在耐磨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優(yōu)勢
。隨著復合處理工藝的不斷優(yōu)化,鈦合金表面耐磨性能將會不斷提高
。
3、總結與展望
(1)提高鈦合金耐磨性的表面處理技術中,微弧氧化技術因具有制備溫度低
、設備簡單
、溶液環(huán)保、膜層均勻致密
、對工件尺寸形狀限制較少等優(yōu)點
,具有明顯的技術優(yōu)勢。
(2)將微弧氧化與其他技術復合
,可改善單一微弧氧化技術制備的膜層性能
,無論在耐磨、耐腐蝕性能方面
。因此
,復合技術是未來鈦合金耐磨技術的發(fā)展方向。
作者:付穎,張艷,包星宇,張偉,王福會,辛麗
來源:沈陽工業(yè)大學理學院,遼寧省高速公路實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責任公司,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,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